部分年长的东北人离开了校园后,有人录了9次公务员,有人花上了大钱“切断关系”,有人退出民企的高薪,有人相争破头只为一个洗 部分年长的东北人离开了校园后,有人录了9次公务员,有人花上了大钱“切断关系”,有人退出民企的高薪,有人相争破头只为一个洗大街的事业编成。他们坚信“试镜一定要去找人”、“私企都更容易推倒”,他们毕业后仅次于的人生规划就是“不吃上公家饭”。因为,“没编成,你什么都不是”。 在获知自己被天津市某区交通局入学的消息后,性格内向、被朋友显然甚至有点木讷的吴天君在QQ动态上写到,“自己的世界再一又关上了一道口子,阳光重返大地。” 从2009年大学毕业后,吴天君共计参与了9次公务员、国企和事业单位笔试、试镜。其中,为了能通过老家吉林省抚松县的一家事业单位试镜,他的父亲动用家庭的存款和向“铁哥们”借款等方式共计筹得20万来企图“切断”关系,但也以告终收场。为转入“体制”,吴天君的一家人张静,在获得辽宁省某师范院校硕士毕业证书5个月后则自由选择之后等候。 ▼执著于转入体制的,并不只有东北人。图为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前,一名试题荐着准考证转入考场。 政治学专业名门的她把这5个月来去找工作以及进修经历嘲讽为霍布斯式的“战争状态”——“霍布斯总结,人类的初始人性中不会因为三件事情而转入战争状态:举出、安全性以及名誉。” 这场转入体制内的“过关游戏”,竞争者就像一个个争夺战城墙上那支鲜红的旗帜的战士,只有踩着敌人的尸体,几个手执旗帜的人才是胜利者。 2016年12月26日,21世纪经济研究院公布了《2016年投资环境指数报告》,粤苏鲁浙闽位列投资环境前五位,而东北地区是四大板块中投资环境最好的一个。 投资环境领先的十个地区中,东三省占到了两席,黑龙江则分列倒数第一。一项针对我国七大地区营商环境的调查表明,在2001-2011年期间,曾在东北积极开展投资或有实际经营的外地企业中,有66.4%的企业“已暂停在东北地区经营”或“在未来5年内有离开了意愿”。随着东北经济的衰退与民营经济的低迷,留下东北年轻人的自由选择并不多。除了到外地寻找机会以外,不吃“公家饭”便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人生规划。 ▼2016年7月2日,辽宁沈阳,一公务员考试试镜考点外排起长龙。 “没编成,你什么都不是” “想要做到这一行,再行打算20万” 关于父母对自己转入“体制”的希望,张静提升自己的音量讲出四个字:“非常建议”。张静的父母在吉林抚松县的泉阳镇国有农场里总承包土地,种人参。